非洲豬瘟清潔消毒
技術要點
(第二版)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牽頭編制
2020 年 2 月
目 錄
上篇 清潔與消毒
一、清潔消毒一般程序
二、清潔以保證消毒效果
三、消毒
四、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
中篇 關鍵場所、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消毒程序
一、養(yǎng)殖場清潔消毒程序
二、生豬交易市場清潔消毒程序
三、屠宰場清潔消毒程序
四、運輸車輛的清洗消毒
五、車輪浴場消毒管理
六、豬場廢棄物處理消毒程序
七、無害化處理場清潔消毒程序
八、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理
下篇 疫點疫區(qū)清潔消毒程序
一、疫點疫區(qū)清潔消毒
二、疫點疫區(qū)恢復生產的清潔消毒程序
附錄一 術語與定義
附錄二 消毒劑分類應用及注意事項
上篇 清潔與消毒
非洲豬瘟病毒環(huán)境耐受力強,滅殺的基本原則是“七分清洗,
三分消毒”。
一、清潔消毒一般程序
——去除有機物(干洗)
——預浸洗滌
——使用清潔劑清潔
——沖洗去除洗滌劑
——干燥
——消毒
——消毒劑作用
——沖洗
——干燥
二、清潔以保證消毒效果
清潔是消毒過程中不可忽略的步驟,清潔的作用:
一是去除可能抑制消毒作用的油、油脂、滲出物或糞污等。
二是減少微生物。
2.1 清潔的方式
2.1.1 干洗
(1)從生產區(qū)或設備中去除所有污染物和有機物質(例如土壤、
糞便、飼料和墊料),移走并無害化處置這些物質,避免
有機物質降低消毒劑的消毒效果。
(2)廢物的處理和處置應盡可能減少病原體在土壤、空氣或水
中的進一步傳播。由于有傳播微生物的風險,不應使用鼓
風機進行干洗。
(3)用水濕潤區(qū)域或物品,控制灰塵和病原體的氣霧化(浸泡
前)。
(4)清潔所有區(qū)域、設備和物品,包括地板、燈具、風扇葉和
百葉窗等。
2.1.2 濕洗
(1)清洗前,關閉電氣設備,將其密封或移走。
(2)必要時,擦洗和刮削去除油、油脂或滲出物,確保清潔干
凈。
(3)特別注意清除積聚的污垢。
(4)深裂、裂縫、凹坑、孔隙或其他表面不規(guī)則的地方,應控
制排水,防止污染擴大。
(5)根據需要,使用低壓或高壓水槍沖洗去除環(huán)境中經常存在
的尿液、糞便以及孔隙中的污染物。
(6)使用90℃以上熱水進行清洗。條件允許時,使用熱蒸汽清
潔方法清理裂縫和管道內部。
2.2 清潔劑的選擇
三、消毒
3.1 消毒劑的種類
3.1 高水平消毒劑
殺菌譜廣、消毒方法多樣,包括二氧化氯、次氯酸等含氯消
毒劑、過氧乙酸、甲醛、過硫酸氫鉀等消毒劑及一些復配消毒劑。
3.2 中等水平消毒劑
溶解度好、性質穩(wěn)定、能長期貯存,但不能作滅菌劑,包括
碘類(碘伏、碘酒)、酚類、醇類、雙鏈季銨鹽類、醇類等消毒
劑。
3.3 低水平消毒劑
性質穩(wěn)定、能長期貯存,無異味,無刺激性,但殺菌譜窄,
對芽胞只有抑制作用,無顯著殺滅作用,包括單鏈季胺鹽類、胍
類等消毒劑。
3.2 消毒劑的比較
3.3 消毒方法
見表 3。
3.4 不同場所的消毒劑選擇5
見表 4。
3.5 選擇消毒方法的基本原則
(1)高效,即快速徹底殺滅目標微生物,病原污染不反復。
(2)安全,即對人畜安全,毒副作用小,保護消毒物品不受或
少受損。國家正式批準的產品。
(3)環(huán)保,即作用后易分解、無殘留或極低殘留,對環(huán)境無污
染或污染輕微。
(4)經濟,即成本低,畜牧養(yǎng)殖適用,且實地操作簡單。
3.6 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劑濃度:一般消毒劑有效濃度與消毒效果成正比。
(2)作用時間:作用時間與消毒效果成正比,濃度越高消毒時
間越短。
(3)病原微生物的數(shù)量:微生物越多,需要消毒劑的劑量越大。
(4)溫度:通常消毒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快,故溫度高滅殺
效果好。
(5)酸堿度:有些消毒劑酸堿度的改變直接影響消毒效果。
(6)有機物質或拮抗物質:一些有機物對病原有保護作用,影
響消毒效果。
(7)消毒頻率:消毒頻率越高,消毒效果相應越好。
四、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理
集中收集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產生的污水至污水處理池,
并按比例投放含氯消毒劑消毒處理,其排放應符合《GB 18596
畜禽養(yǎng)殖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
中篇 關鍵場所、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消毒程序
一、養(yǎng)殖場清潔消毒程序
1 豬欄清潔消毒
1.1用熱水及除垢劑清洗所有的豬欄、水管等固定設備,再用鋼
絲球加清潔劑擦拭豬欄,然后消毒、干燥。
1.2清掃欄舍表面的灰塵、飼料殘渣、糞便和蜘蛛網等。
1.3使用 2%燒堿水充分潑灑,軟化硬塊,24 小時后清洗。
1.4使用高壓水槍徹底清洗豬舍后,晾干。
1.5用過氧乙酸、次氯酸、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劑等徹底消毒,
次日重復 1 次。
1.6用生石灰+燒堿混合成 20%的生石灰乳,徹底覆蓋欄舍、墻面
和地面。
1.7甲醛+高錳酸鉀或商品化的煙熏劑熏蒸,或使用微酸性次氯酸
溶液、二氧化氯溶液霧化消毒,密閉 48 小時。自然干燥,
或者加熱干燥后,通風。
2 豬舍內設備、器具清潔消毒
2.1 豬欄等鐵制品,進行火焰消毒。
2.2 可浸泡的器具,用 2%燒堿或含氯消毒劑等浸泡 24 小時。
2.3 將所有能拆卸的設備,如豬欄、漏縫地板、產床隔離板、保
溫箱、手推車、柜子、架子、門窗、燈具等,移至室外清洗、
消毒后,晾曬。
3 豬舍內外墻及通道、地面清潔消毒
清洗消毒后,涂抹上石灰漿,復產前重復兩次。干燥后將所
有小設備、門窗、地板、擋板、漏縫板移走,在地面噴撒生石灰
或燒堿(可用專門的粉末噴撒設備提高噴撒均勻度)。
4 糞污及其管道清潔消毒
4.1 處理干凈豬舍內外糞溝和舍內漏糞板下的糞尿,清空糞水池
后進行清洗消毒。
4.2 對所有糞污痕跡或糞污堆積物,都應噴撒生石灰,并攪拌、
混勻。
4.3 清理所有排糞管道及蓄糞池,然后沖洗、消毒。
4.4 用 60℃以上的熱水清洗所有漏縫地板、糞池、糞溝,徹底清
洗后再用 2%燒堿消毒。
4.5 清理的糞便應進行深埋、堆積發(fā)酵等無害化處理。如深埋處
理,應撒上生石灰。
5 料線水線清潔消毒
5.1 拆卸所有料線,清潔后放置于 2%燒堿中浸泡消毒 24 小時。
5.2 拆卸所有飲水器和接頭等,放置于 2%燒堿或 100mg/L 次氯
酸溶液中浸泡消毒 24 小時。蓄水池或水塔應清洗、消毒。
5.3 水線在組裝好后,在蓄水池中添加含氯制劑或高錳酸鉀,浸
泡管道后,用水循環(huán)沖洗 24 小時。
5.4 清空所有飼料庫存,并無害化處理。
5.5 清洗料倉、料塔,熏蒸消毒。間隔 1-2 周進行第二次消毒處
理。
6 藥房庫房清潔消毒
6.1 收集整理剩余的獸藥、物品外包裝,并無害化處理。
6.2 密閉庫房,熏蒸消毒(甲醛+高錳酸鉀)。
6.3 庫房內所有備用器材、設備、工具等,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壓
噴洗消毒。
7 通風系統(tǒng)清潔消毒
清潔、消毒風機、水簾、控制器、傳感器等。
8 水道清潔消毒
用過硫酸氫鉀,二氧化氯、次氯酸等含氯消毒劑等對水線、
飲水器消毒 24 小時,清洗。
9 辦公室、食堂和宿舍、生產線、洗澡間和更衣室清潔消毒
9.1 使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或次氯酸溶液、二氧化氯霧化消
毒 48 小時。
9.2 無害化銷毀剩余所有衣服和鞋子、雜物,或濕熱高壓處理。
9.3 第二輪清洗消毒,應使用 60℃以上熱水,應再次消毒、熏蒸。
10 防鳥防鼠驅蠅驅蟲11
10.1 殺滅場內蚊、蠅、蜱、老鼠等,飼料塔應裝驅鳥器,有條
件的場舍外裝備智能電子驅鳥器。
10.2 在豬場圍墻四周,建立“生石灰+碎石”隔離帶。
10.3 入口處安裝防蚊網,室內安裝電子滅蚊蠅燈。
10.4 將室內風機開至最大功率檢測,對所有通道及角落清洗、消
毒、驅蠅、驅蟲。
二、生豬交易市場清潔消毒程序
1 出入場消毒
交易市場門口,鋪設與門同寬、長 8 米以上的消毒草墊,灑
布燒堿或高濃度含氯消毒劑,并保持浸濕狀態(tài)。車輛出廠時,應
用過氧乙酸、二氧化氯、次氯酸等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
2 地面消毒
2.1 用過氧乙酸、二氧化氯、次氯酸等含氯消毒劑,每日消毒 2
次,每周應休市 1 天,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2.2 被污染交易市場每日消毒 3-5 次,連續(xù) 7 天,經檢驗合格后,
按照 2.1 進行日常消毒。
3 廢棄物清潔消毒
3.1 集中收集動物糞便、飼料等固體廢棄物,焚燒或深埋等無害
化處理。
3.2 集中收集清潔產生的污水等廢棄物,灑布生石灰或按比例投
放燒堿或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
三、屠宰場清潔消毒程序
1 場區(qū)和辦公場所清潔消毒
清掃地面、墻面、門窗后,噴灑燒堿、過氧乙酸、含氯消毒
劑等,保持 30 分鐘后沖洗。
2 進出場清潔消毒
消毒池內應投放燒堿或高濃度含氯制劑等,消毒溶液應每日
更換。如冬季結冰,鋪灑 2-5 厘米厚生石灰。
3 車輛清潔消毒
主要對運豬車和運肉車進行消毒。按照車輛消毒程序進行。
4 卸豬臺、趕豬通道、待宰間、隔離間清潔消毒
徹底打掃清潔卸豬臺、趕豬通道、隔離間、待宰間,地面、
墻面、門窗、料槽,并噴灑 1%燒堿、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
溶液或灑布生石灰,密閉消毒 24 小時后,沖洗干凈。
5 生產車間清潔消毒
徹底清理生產車間的地面、墻壁、臺桌、設備、用具、工作
服、手套、圍裙、膠靴等。地面、墻面、臺桌、設備、圍裙、膠
靴等可采用燒堿、過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次氯酸等含氯消毒劑噴
灑消毒,消毒 1-4 小時后,沖洗干凈。工作服等可煮沸消毒 30
分鐘。
6 檢測室消毒
檢測結束后,徹底清潔、消毒,并無害化處理廢棄物。
7 廢棄物處理消毒
集中收集糞便、飼料、豬毛、蹄殼等固體廢棄物,堆積發(fā)酵、
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堆積存放場所要用燒堿、過氧乙酸、
含氯消毒劑等進行消毒。污水等廢棄物,使用生石灰或按比例投
放含氯消毒劑、燒堿進行消毒。
四、運輸車輛的清洗消毒
1 清洗消毒前的準備
按照清洗消毒場所的要求,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區(qū)域,做好清
洗消毒前的準備。
1.1 清理廢棄物
集中收集運輸途中產生的污染物、垃圾等廢棄物,放置于指
定區(qū)域。
1.2 整理物品
整理駕駛室、車廂內隨車配備和攜帶的物品,清洗、消毒和
干燥。
1.3 拆除可移動隔板
拆除廂壁及隨車攜帶隔離板或隔離柵欄、移除墊層,進行清
洗、消毒和干燥。
2 清理
按照由內向外、由上到下的順序清理車輛內外表面。
2.1 大塊污染物清理
清理車廂和駕駛室內糞便、飼料、墊料和毛發(fā)等污染物。
2.2 車輛預清洗
用低壓水槍對車體內外表面進行初步沖洗,打濕車體外表
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等部位,重點去除附著在車廂外表
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等部位的堆積污物。
2.3 清理工具處理
清理完畢后,應立即對所有清理工具進行清洗、浸泡消毒。
3 清洗
優(yōu)先選擇使用中性或堿性、無腐蝕性的,可與消毒劑配合使
用的清潔劑。
3.1 高壓沖洗
用高壓水槍清洗車體外表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等部
位,重點沖洗污染區(qū)和角落。
3.2 噴灑清潔劑
用泡沫清洗車或發(fā)泡槍噴灑泡沫清潔劑,覆蓋車體外表面、
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等部位,刷洗污染區(qū)域和角落,確保清
潔劑與全車各表面充分接觸,保持泡沫濕潤、不干燥。
3.3 沖洗清潔劑
用高壓水槍全面清洗車體外表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
等,直至無肉眼可見的泡沫和污染物。
3.4 晾干
將車輛停放到晾干區(qū)域,盡量排出清洗后殘留的水,有條件
的可設計坡度區(qū)域供車輛控水。
有條件的可以設置獨立的消毒區(qū)域,在車輛徹底控水(車輛
內外表面無水漬、滴水)后,對車輛進行消毒。
3.5 消毒方法
3.5.1 拆除廂壁及隨車攜帶的隔離板或隔離柵欄等物品沖洗干凈
后,用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或在密閉房間內熏
蒸消毒。
3.5.2 隨車配備和攜帶的物品可使用紫外線照射,充分消毒。
3.5.3 車內可密封的空間用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用過氧乙酸
氣溶膠噴霧或次氯酸霧化消毒。
3.5.4 車身和底盤可用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
3.5.5 參與非洲豬瘟疫情處置的車輛,先用 0.5%過氧乙酸或含有
不低于 2%有效氯的含氯制劑噴灑消毒,浸潤半小時后沖洗
干凈,再按照程序進行清洗消毒。
3.6 消毒程序
3.6.1 車輛表面消毒
(1)噴灑消毒劑
使用低壓或噴霧水槍對車體外表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
輪等部位噴灑消毒液,以肉眼可見液滴流下為標準。
(2)消毒劑浸泡
噴灑后,應按照消毒劑使用說明,保證消毒劑在噴灑部位浸
潤時間不少于 30 分鐘。
(3)沖洗消毒劑
用高壓水槍沖洗車體外表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等部
位。
3.6.2 駕駛室的清洗消毒
駕駛室的清洗消毒應與車輛同步進行。
(1)清理駕駛室
移除駕駛室內雜物并吸塵。
(2)清洗消毒可拆卸物品
移除腳墊等可拆卸物品,清洗、消毒并干燥。
(3)擦拭
用清水、洗滌液對方向盤、儀表盤、踏板、擋桿、車窗搖柄、
手扣部位等進行擦拭。對駕駛室進行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
用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或次氯酸霧化消毒。
(4)駕駛室消毒作用時間不少于 15 分鐘。
(5)除蟲
必要時,在駕駛室內使用除蟲菊酯殺蟲劑除蟲。
3.6.3 人員清潔消毒
(1)消毒
隨車人員進入消毒通道,噴霧消毒。在潔凈區(qū)等待車輛消毒
完成后駕駛車輛離開。
(2)清洗
消毒后,換下衣物,進入噴淋區(qū)清洗。
(3)更衣
清洗后,更換清潔的工作服和靴子。
(4)衣物清洗消毒
換下的衣物放到指定區(qū)域進行清洗消毒。衣物清洗消毒可使
用洗衣液配合含氯消毒劑處理或采取熏蒸消毒或濕熱高壓消毒。
4 干燥(可選擇項目)
4.1 有條件的可以設立車輛烘干間,對車輛進行烘干。
4.2 利用有坡度的地面對車輛進行自然干燥。
4.3 車輛進行干燥時,應打開所有車門進行車輛通風。
五、車輪浴場消毒管理
5.1 應在養(yǎng)殖場、生豬交易市場、屠宰場的出入口設置輪浴場,
并保持正常作業(yè)狀態(tài)。
5.2 輪浴場每2-3天更換1次消毒液。
5.3 輪浴前,應移除車輪上的糞便等污物。
六、豬場廢棄物處理消毒程序
6.1 集中收集固體廢棄物,堆積發(fā)酵、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
6.2 集中收集污水等廢棄物,灑生石灰或按比例投放燒堿、高濃
度含氯制劑等進行消毒。
七、無害化處理場清潔消毒程序
7.1 入場消毒:車輛經過的消毒池,消毒池內采用 1-2%燒堿溶液
或高濃度含氯消毒劑等進行消毒。若無消毒池,鋪灑 2-5 厘
米厚生石灰或用灑布 1-2%燒堿溶液或高濃度含氯消毒劑的
消毒草墊(長 8 米以上)消毒。
7.2 車輛消毒:具體參照運輸車輛的清洗消毒程序(見中篇 四)
執(zhí)行。
7.3 處理車間、生活區(qū)及廢棄物等的消毒按該無害化處理廠的規(guī)
程操作。
八、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理
具體參照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理(見上篇
四)執(zhí)行。
下篇 疫點疫區(qū)清潔消毒程序
一、疫點疫區(qū)清潔消毒
1 清潔消毒的關鍵場所
生豬養(yǎng)殖場、生豬交易市場、屠宰加工廠場、運輸車輛、無
害化處理廠、疫區(qū)臨時檢查消毒站。
2 清潔消毒程序
——首次清潔
——首次消毒
——再次清潔
——再次消毒
——終末清潔
——終末消毒
3 養(yǎng)殖場圈舍首次清潔程序
3.1 撲殺生豬,無害化處理。
3.2 集中收集養(yǎng)殖場豬舍內糞便、飼料、墊料、垃圾等,并隨撲
殺生豬一起無害化處理。
4 養(yǎng)殖場圈舍首次消毒程序
4.1 使用高壓沖洗機將 2%燒堿、0.5%過氧乙酸、有效氯含量 2%
以上的含氯消毒劑等噴灑消毒。
4.2 噴灑消毒液時,應按照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原則,即先屋
頂、屋梁鋼架,再墻壁,最后地面,不留死角。
5 養(yǎng)殖場圈舍再次清潔程序
5.1 首次消毒噴灑消毒液 1 小時后,徹底清掃豬舍內殘留的糞便、
墊料、灰塵等。
5.2 集中收集清掃的糞便、垃圾等污染物,堆積發(fā)酵或深埋等無
害化處理。
6 養(yǎng)殖場圈舍再次消毒程序
參考首次消毒程序進行。
7 養(yǎng)殖場圈舍終末清潔程序
再次消毒 1 小時后,對豬舍進行徹底清洗,不留死角。
8 養(yǎng)殖場圈舍終末消毒程序
8.1 墻面、頂棚和地面等噴灑 2%燒堿、0.5%過氧乙酸、有效氯含
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劑等,以表面全部浸濕為標準。
8.2 豬舍的墻裙、地面、金屬籠具等耐高溫的物品進行火焰消毒。
備注:首次消毒、再次消毒及終末消毒應交替使用不同類別的消毒劑。
9 養(yǎng)殖場場區(qū)環(huán)境消毒程序
9.1 對養(yǎng)殖場生活區(qū)(辦公場所、宿舍、食堂等)的屋頂、墻面、
地面用 2%燒堿、0.5%過氧乙酸、有效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
消毒劑等噴灑消毒。
9.2 場區(qū)或院落地面灑布生石灰或 2%燒堿、0.5%過氧乙酸、有效
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劑等消毒。
9.3 進出門口鋪設與門同寬、8 米以上的消毒草墊,灑布 2%燒堿、
有效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劑,并保持浸濕狀態(tài)。
9.4 集中收集污水,按比例投放含氯制劑消毒。
10 養(yǎng)殖場圈舍和場區(qū)的消毒頻次
每日消毒 3-5 次,連續(xù) 7 天,之后每天消毒 1 次,持續(xù)消毒
15 天。
11 疫點疫區(qū)進出人員及物品消毒程序
11.1 進出人員應先清潔,后消毒。
11.2 進入疫點疫區(qū)時,應在潔凈區(qū)穿一次性防護服、防水鞋套,
戴口罩、乳膠手套,通過消毒墊步入。
11.3 出疫點疫區(qū)時,應在污染區(qū)邊緣脫掉一次性防護服、防水鞋
套、乳膠手套、口罩(收集后通過焚燒進行無害化處理),
通過消毒墊步入潔凈區(qū)。
11.4 疫點疫區(qū)出入人員手部噴灑 75%酒精、3%枸櫞酸碘、
20-80mg/L 次氯酸溶液等進行消毒。
11.5 衣、帽、鞋等物品,可用過硫酸氫鉀、0.05%過氧乙酸等浸
泡、濕熱高壓滅菌等方式消毒。耐熱的衣物、被褥、床單等
采用 2%碳酸氫鈉溶液煮沸 1 小時。
12 疫點疫區(qū)養(yǎng)殖場內外和圈舍內外滅蜱程序
用 40%辛硫磷澆潑溶液、氰戊菊酯溶液、溴氰菊酯溶液等噴
灑養(yǎng)殖場內外和圈舍內外環(huán)境、縫隙、巢窩和洞穴等處殺滅蜱蟲。
13 疫點疫區(qū)出入車輛清潔消毒程序
參照運輸車輛的清洗消毒程序(見中篇四)執(zhí)行。
14 疫點疫區(qū)無害化處理場點消毒程序
參照無害化處理場點消毒程序(見中篇七)執(zhí)行。
15 疫點疫區(qū)生豬屠交易市場清潔消毒程序
參照生豬屠宰場清潔消毒程序(見中篇二)執(zhí)行。
16 疫點疫區(qū)生豬屠宰場清潔消毒程序
參照生豬屠宰場清潔消毒程序(見中篇三)執(zhí)行。
17 疫點疫區(qū)消毒記錄
所有的消毒登記需逐日、逐次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包括消
毒地點、消毒時間、消毒人員、消毒劑名稱、消毒劑濃度、消毒
方式等。
18 疫區(qū)臨時檢查消毒站清潔消毒程序
18.1 放置路障或足夠數(shù)量的限制車輛緩行的路錐或在消毒站處
向疫區(qū)內延伸 30-50 米路段設置 3-5 個緩沖帶(每 10 米一
個),并設立減速標識。
18.2 配制消毒墊及車輛消毒藥,可用 1-2%氫氧化鈉、0.5%過氧
乙酸、100mg/L 次氯酸溶液等含氯制劑、3%鄰苯基苯酚等;
配制人員消毒劑,可用 75%酒精或 20-80mg/L 次氯酸溶液
或 3%枸櫞酸碘。
18.3 按路面寬度鋪設不少于 8 米長的雙層草墊或麻袋,噴灑消毒
劑并保持浸濕狀態(tài)。
18.4 在疫點疫區(qū)臨時檢查站出入口方向的 200 米道路灑布生石
灰或 1-2%氫氧化鈉溶液消毒,生石灰應灑布均勻且厚度
為 2-5 厘米。
18.5 出入疫區(qū)的人員,對其手部噴灑 75%酒精、20-80mg/L 次氯
酸溶液或 3%枸櫞酸碘等進行消毒,可用次氯酸溶液進行全
身消毒,鞋底通過踩消毒墊進行消毒。
18.6 疫點疫區(qū)的工作人員,進入時應在潔凈區(qū)穿一次性防護服,
防水鞋套,戴口罩、乳膠手套,通過消毒墊步入疫點;出來
時應在污染區(qū)邊緣脫掉一次性防護服、防水鞋套、乳膠手套、
口罩(收集后通過焚燒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消毒墊步入
潔凈區(qū)。
18.7 對出入疫點疫區(qū)的車輛進行消毒,參照運輸車輛清潔消毒程
序(中篇四)執(zhí)行。
19 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理
具體參照清潔沖洗與消毒后沖洗污水的處理(見上篇 四)
執(zhí)行。
20 疫點疫區(qū)消毒效果評價
20.1 設置消毒指示微生物評價消毒效果
消毒前,將枯草桿菌芽孢涂于棉布或紗布,作為消毒指示微
生物,置于待消毒場所。消毒結束后,檢測芽孢殺滅率。殺滅率
達到 99.99%以上,判定消毒合格。
備注:枯草桿菌芽孢抗性強于朊病毒以外的所有微生物,非洲豬瘟病毒是有
囊膜病毒,對消毒劑抗力較弱,故可以枯草桿菌芽孢作為消毒指示微生物評價滅
殺非洲豬瘟病毒的效果。
20.2 檢測非洲豬瘟病毒評價消毒效果
消毒后,在養(yǎng)殖場、交易市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點、
疫區(qū)臨時檢查站點等高風險場所,采集樣品,檢測非洲豬瘟
病毒。
20.3 采用哨兵動物評價消毒效果
在終末消毒后、恢復生產前,試養(yǎng) 10 頭左右非洲豬瘟易感
動物(非洲豬瘟抗體陰性)作為“哨兵”動物,讓“哨兵”動
物進入養(yǎng)殖場的每個建筑物或動物飼養(yǎng)區(qū)。每日觀察“哨兵”
的臨床癥狀,連續(xù)觀察 30 天后,采集樣品,檢測非洲豬瘟
病毒抗體。
二、疫點疫區(qū)恢復生產的清潔消毒程序
參考農業(yè)農村部《感染非洲豬瘟養(yǎng)殖場恢復生產技術指南》
清洗消毒部分。
附錄一 術語與定義
1 疫點 Infected premises,IP
發(fā)病家豬或野豬所在的地點。相對獨立的規(guī)?;B(yǎng)殖場
(戶),以病豬所在的場(戶)為疫點;散養(yǎng)豬以病豬所在的自
然村為疫點;放養(yǎng)豬以病豬所在的活動場地為疫點;在運輸過程
中發(fā)生疫情的,以運載病豬的車、船、飛機等運載工具為疫點;
在市場發(fā)生疫情的,以病豬所在市場為疫點;在屠宰加工過程中
發(fā)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廠(場)為疫點。
2 疫區(qū) Protection zone
一般是指由疫點為邊緣向外延伸 3 公里的區(qū)域。劃分疫區(qū)
時,應注意考慮當?shù)氐娘曫B(yǎng)環(huán)境、人工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
脈等)。
3 受威脅區(qū) Surveillance zone
一般是指由疫區(qū)邊緣向外延伸 10 公里的區(qū)域。對于有野豬
活動區(qū)域,受威脅區(qū)應為疫區(qū)邊緣向外延伸 50 公里的區(qū)域。劃
分受威脅區(qū)時,應注意考慮當?shù)氐娘曫B(yǎng)環(huán)境、人工和天然屏障(如
河流、山脈等)。
4 感染控制區(qū) Containment zone
指疑似感染或已確認感染的養(yǎng)殖場及其周圍的某一特定區(qū)
域,其劃定以流行病學因素及調查結果為依據,其已實施防止感
染蔓延的控制措施。
5 清洗 Cleaning
去除總污染后,應用洗滌劑清洗區(qū)域或項目。清洗過程有助
于進一步減少微生物的數(shù)量,以及去除任何可能抑制消毒作用的
油、油脂或滲出物。消毒前的清洗是清潔和消毒過程中最常被忽
略的步驟之一。
6 洗滌劑 Detergents
洗滌劑是用于通過降低表面張力和增加水的滲透能力來分
散和去除表面的土壤和有機物質的化學產品。
7 消毒 Disinfection
指在徹底清潔后,為消滅包括人畜共患病在內的動物傳染性
或寄生蟲性病原體而進行的消毒程序。適用于可能曾被直接或間
接污染的場所、交通工具及各種物體。
8 消毒劑 Disinfectant
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消毒或滅菌要
求的制劑,包括化學制劑和生物制劑。
9 隨時消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又稱預防消毒 疫區(qū)內存在傳染源時,對畜舍、養(yǎng)殖場環(huán)境、
用具、飲水等進行的常規(guī)消毒,其目的是為了預防非洲豬瘟等疫
病的發(fā)生。
10 緊急防疫消毒 Emergency disinfection
在非洲豬瘟等疫情發(fā)生后至解除封鎖前的一段時間內,對養(yǎng)
殖場、畜舍、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場所、用具等進行27
的防疫消毒措施。其目的是為了消滅傳染源(病豬)排泄在外界
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防止非洲豬瘟的擴散蔓延,把
傳染病控制在最小范圍并就地滅殺。
11 終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發(fā)生非洲豬瘟以后,待全部病畜及疫區(qū)范圍內所有可疑家畜
經無害化處理完畢,最后一頭病畜死亡或撲殺后 15 天不再出現(xiàn)
新的病例,需對疫區(qū)解除封鎖之前,為了消滅疫區(qū)內可能殘存的
非洲豬瘟病毒所進行的一次徹底的消毒。
12 哨兵動物 Sentinel animal
也稱崗哨動物,是在某特定區(qū)域內飼養(yǎng)的衛(wèi)生狀況明確的健
康動物,用于監(jiān)控或預警環(huán)境中各有毒有害物質或潛在性風險。
附錄二 消毒劑分類應用及注意事項
1 醇類消毒劑
1.1 應用
常用乙醇,含量為 70%~80%(v/v),主要用于手和皮膚
消毒,也可用于較小物體表面的消毒。
1.2 注意事項
乙醇為外用消毒液,對酒精過敏者慎用,不宜用于脂溶性物
體表面的消毒。乙醇易燃,要遠離火源,且不可用于空氣消毒。
避光,置于陰涼、干燥、通風處密封保存。
2 含氯消毒劑
2.1 應用
含量均以有效氯計,以 mg/L 或%表示。含氯消毒劑適用于
物體表面、織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食飲具等的消毒。物體表面
消毒時,使用濃度 500mg/L;疫源地消毒時,物體表面使用濃度
1000mg/L,有明顯污染物時,使用濃度 10000mg/L;室內空氣和
水等其他消毒時,依據產品說明書。
次氯酸溶液消毒劑除上述用途外,還可用于室內空氣、二次
供水設施表面、人員手、動物皮膚和黏膜的消毒。40-80mg/L 次
氯酸可用于物體表面消毒和空氣消毒;疫源地的物體表面消毒可
使用 160-200mg/L 的次氯酸溶液;20-40mg/L 次氯酸溶液可用于
皮膚消毒。
2.2 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劑,有強氧化性,配制和分裝高濃度消毒液時,應
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如不慎濺入眼
睛,應立即用水沖洗,嚴重者應就醫(yī)。
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褪色作用。金屬和有色
織物慎用。依照具體產品說明書注明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有
效期和安全性檢測結果使用。不得與易燃物接觸,應遠離火源。
3 二氧化氯消毒劑
3.1 應用
需活化;無需活化產品需依據產品說明書使用。適用于水(飲
用水、醫(yī)院污水)、物體表面、食飲具、食品加工工具和設備、
瓜果蔬菜、醫(yī)療器械(含內鏡)和空氣的消毒處理。
物體表面消毒時,使用濃度50mg/L~100mg/L,作用10min~
15min;飲水消毒時,使用濃度 1mg/L~2mg/L,作用 15min~
30min;污水消毒時,使用濃度 20mg/L~40mg/L,作用 30min~
60min;室內空氣消毒時,依據產品說明書。
3.2 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劑;本品有漂白作用;避免高濃度消毒劑接觸皮膚
和吸入呼吸道,如不慎濺入眼睛,應立即用水沖洗,嚴重者應就
醫(yī)。對金屬有腐蝕性。不宜與其他消毒劑、堿或有機物混用。
4 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4.1 應用
過氧化氫消毒劑:過氧化氫(以 H2O2計)質量分數(shù) 3%~6%。
過氧乙酸消毒劑:過氧乙酸(以 C2H4O3計)質量分數(shù) 15%~21%。
適用于物體表面、室內空氣消毒、皮膚傷口消毒。物體表面:
0.2%~0.5%過氧乙酸或 3%過氧化氫,噴灑或浸泡消毒作用時間
30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室內空氣消毒:0.2%
過氧乙酸或 3%過氧化氫,用氣溶膠噴霧方法,用量按 10mL/m3~
20mL/m3(1g/m3)計算,消毒作用 60min 后通風換氣;也可使
用 1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用量按 7mL/m3計算,熏蒸作用 1~
2h 后通風換氣。皮膚傷口消毒:3%過氧化氫消毒液,直接沖洗
皮膚表面,作用 3~5min。
4.2 注意事項
有腐蝕性,對眼睛、黏膜和皮膚有刺激性,有灼傷危險,在
實施消毒作業(yè)時,應佩戴個人防護用具。易燃易爆,遇明火、高
熱會引起燃燒爆炸,與還原劑接觸,遇金屬粉末有燃燒爆炸危險。
5 酚類消毒劑
5.1 應用
適用于物體表面和織物等消毒。物體表面和織物用有效成分
1000mg/L~2000mg/L 擦拭消毒 15min~30min。
5.2 注意事項
苯酚、甲酚對人體有毒性,苯酚、甲酚為主要殺菌成分的消31
毒劑不適用于皮膚、黏膜消毒。使用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物體
表面消毒結束后,應對消毒對象用清水進行擦拭或洗滌,去除殘
留的消毒劑。低水平消毒劑,不能用于細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
6 醛類消毒劑
6.1 應用
戊二醛用于表面消毒。消毒時,用 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物
體表面,作用 10-30 分鐘。器具滅菌時,浸泡于 2%的戊二醛溶
液中 10 小時,取出后用滅菌水沖洗干凈,無菌擦干后備用。甲
醛用于封閉空間的熏蒸消毒,可與高錳酸鉀 1:1 配合使用。熏蒸
后需通風 24 小時。
6.2 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機??扇肌2荒芘c酚類制劑混用。對金屬有腐蝕作
用。吸入、攝入或經皮吸收有害,對眼睛、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
刺激作用。接觸戊二醛溶液時應戴厚的橡膠手套和眼罩以防液體
濺入眼內。
7 季銨鹽類消毒劑
7.1 應用
用于環(huán)境與物體表面(包括纖維與織物)的消毒。無明顯污
染物時,使用濃度 1000mg/L;有明顯污染物時,使用濃度
2000mg/L。
7.2 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劑。避免接觸有機物和拮抗物。不能與肥皂或其他
陰離子洗滌劑同用,也不能與碘或過氧化物(如高錳酸鉀、過氧
化氫、磺胺粉等)同用。
8 過硫酸氫鉀類消毒劑
8.1 應用
產品多為復合劑,溶解稀釋至 0.5%用于畜舍環(huán)境消毒、飲
水設備消毒、空氣消毒、終末消毒、設備消毒、場地消毒、腳踏
盆消毒;0.1%用于飲水消毒;0.2%可用于霧化消毒。
8.2 注意事項
外用消毒劑。在使用過程中應穿防護裝備,避免與眼睛、皮
膚直接接觸。儲存在干燥、涼爽、通風之地,避免陽光直射、受
熱。不可與有機物、還原性物、易燃物、酸、堿 、氰化物、鹵
化物等接觸,以防引起分解。
下一篇:高壓噴霧降塵設備的降塵效果